|
教育資訊
每到一年的畢業就就業季,大家總是會拿出學歷來說事,也是因為學校每年輸送出大量的畢業生,導致社會上好職業的就業比較“吃力”,今年剛剛公布的畢業生也是達到了909萬人,創歷史新高。而如何安排就業成為教育部的頭等問題。而同時家長們對于孩子的學歷教育就顯得格外關注。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前程,偏向走本科教育的道路。能考本科就不要考職業院校不要上?。在多數人的觀念里,選擇職業教育就意味著孩子人生的破滅,孩子將來就會沒有前途。那么真的是這樣嗎? 中國有沒有精英教育? 世界上普遍對于精英教育的定義就是適齡人口入學率在15%以下者稱為精英教育,入學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稱為大眾化教育。這是高等教育的公認標準,而我們國家在2018年就已經突破了學生的毛入學率達到48%,這已經差不多是大眾化教育,還有人預測,未來十年內,中國將會實現普及化教育(毛入學率50%以上)。 國內的大趨勢沒有,但是比較接近精英化教育的其實也是存在的,比如說高中時期的強化班,拔尖班,像名校諸如清華北大、上交大、復旦大學的理工科實驗班,錢學森班,錢偉長力學班,清華的智班姚班等等,這些特有的班級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已經實現了精英化教育,學校最高的分數錄取,享受學校最好的資源,最好的師資,一流的科研水平等等,只是為了培養出頂尖的人才。 職業教育真的沒有前途? 相比于精英化教育的不夠完善,而職業教育也面臨轉型的情況下,如何培養出市場需要的職業人才就成了國家現在需要建設的問題。目前在全世界而言,只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歐美、日本等才能實現比較完善的職業教育,中國的職業教育目前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當然國家已經發現并且開始調整。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的獨立學院的轉設就是在為了職業教育鋪平道路,相信大家在新聞上也看到過不少的“職業技術大學”這類名稱,并且這些大學不是私立也不是?,而是正兒八經的本科,享受國家的支持的。 像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去年在江蘇的分數線就是二本,并且還是本科批次,按照省內二本的分數線招生?上攵,現在的職業教育逐漸走向本科化。很明顯職業教育將成為接下來的重要趨勢。 職業教育≠技校 而之所以職業教育不受大家待見主要是人們總是習慣的把職業教育當做技校,就是學個一技之長的地方?偸菚J為高中考不上普高的,最后都去了職校?上攵,國內的職業教育發展時間尚短,傳統的大眾認知的改變也需要時間。 中國之所以接受職業教育的改變,進行本科化教育,不僅僅是國內的需求,更多的是看到了國外的發展,與德國的職業教育不同,同屬亞洲的新加坡才是學習的重點,因為我們現在的職業教育的模式就和新加坡差不多。新加坡的教育和中國類似,也是層層分流,從小學開始一直到上大學,而在職業教育方面,新加坡的北爍學校、工藝教育學院和理工學院,皆是職業教育的成功案例。新加坡的成功之處就是沒有忽略基礎教育和技術教育。讓在中小學、小學生中沒有產生文盲,這就是新家坡獨特且成功的地方。要知道新家坡是一個精英化教育極其盛行的國家,能在這種大背景下辦好職業教育真的不虛。 一直以來德國都是以制造業而聞名,是世界上出產工程師最多的國家之一。德國的制造業已經成為德國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這背后就是歸功于德國的技術教育,而中國現在推行這樣的本科職業教育就是因為國內的制造業行業缺口達到了3000萬,并且這一數字還在增長。福耀集團老總曹德旺就說過,”中國的大學生現在只想進公司,沒人愿意到工廠去“。國家也看到這樣的問題,并且還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像這種缺口3000萬的現象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職業教育勢在必行。 新加坡分流制度取消對中國的啟示 早在2019年,新加坡教育部就對外宣布將在2024年全面取消中學分流制度,將實行科目編班的方式,將學生在不同科目上的能力等級劃分出三等,并且不受源流限制,將按照不同科目的不同的等級來學習。而我們國家的分流是在九年義務教育之后,也就是上高中階段。這里基本上就能分出普高和職高。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鄭也夫提到,學校的分流早與晚。對于學生來講各有利弊。過早分流就是對一些學生而言,過早的宣判了不能上高校的殘酷現實,雖然制度上有轉軌的通道,畢竟有些人因為步入了主體中學而再未生發出進高校的夢想。但是相比較而言,學習一技之長幫助他們較少風險地找到一份工作。而晚分流的代價是,讓無數少年走向高考,在不確定能否考上的情況下,浪費了不少青春時光,以一個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職業技能培訓的狀態被拋向了社會。 小結 職業教育本不應該這樣被人不受待見。他讓很多沒能在大學夢想實現之時的人重拾信心。相比于在高考教育中失去信心的孩子而言,培養一個自信的,有著豐富職業經驗的人不是更好一點嗎?畢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搞科研。教育改變命運,職業教育也許也能提供一個好的解釋。對此你還會對新時代的職業教育產生偏見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