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ysu2s"><strong id="ysu2s"></strong></menu>
  • <input id="ysu2s"></input>
  • <menu id="ysu2s"></menu>
  • 教育資訊

    00e93901213fb80e40a4b8bfbd88e326b83894c7.jpeg

    在中國的教育版圖中,職業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但一直都發展得不溫不火,關注度遠不及 K12 教育和高等教育,甚至被視為普通教育的「附屬品」。

    2021 年 6 月,《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草案中提到,「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確了職業教育的法律地位。結合近幾年國家陸續打出的政策「組合拳」,職業教育的 「黃金時代」終于要來了嗎?

    f31fbe096b63f624c04849740c1d27f01a4ca316.jpeg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官方定義,職業教育由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兩部分組成。職業學校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類型,分為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職業培訓則包括就業前培訓、學徒培訓、在職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及其他職業性培訓。

    自 1996 年《職業教育法》頒布施行以來,中國已經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但種種時代背景之下,職業教育仍面臨著諸多困境和挑戰。

    首先,在職業教育的體系建設上,政府雖然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各個地區發展不平衡、辦學條件參差不齊,教師、教材、教法體系建立還不完善。

    再者,隨著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我國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但蓬勃發展的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背后,所蘊含的對產業應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無法被滿足。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市場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全國技能勞動者有 2 億多人,僅占就業人口總量的 26% ,而其中的高技能人才僅 5000 余萬人。

    此外,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增長,2021 屆高校畢業生規模 909 萬人再創新高,「學用脫節」導致大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增大。同時,傳統勞動力市場又面臨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沖擊。一言以蔽之,職業教育仍是我國教育領域的短板。

    近年來,為緩解市場就業壓力、實現高質量就業、順應終身學習的潮流,職業教育被寄予厚望,國家更陸續打出職業教育政策「組合拳」:2019 年,國務院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 20 條」);近期《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政策和法律層面的支持;針對職業教育的細分領域,職教高考制度、「1+X」證書、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支持舉措也陸續出臺。

    政策東風之下,職業教育會迎來何種變化?

    d6ca7bcb0a46f21f0df650197c7da7680d33ae18.jpeg

    作為一種教育類型,學歷職業教育本應該形成自身縱向貫通的體系,為學生打通升學發展的通道,但社會上普遍對職業院校抱有「低人一等」的偏見。

    而今,《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鄭重聲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且為落實類型教育的定位,《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以「職業高等學!固娲瓉怼父叩嚷殬I學!沟母拍,對應于普通高等學校,包括?、本科層次。這意味著職業高等教育未來將與普通高等教育「平起平坐」, 和普通高校一樣可以培養自己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

    此外,今年 5 月公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也明顯增加了多條關于職業教育的利好政策,如「實施職業教育的公辦學?梢晕髽I的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舉辦或者參與舉辦實施職業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國家鼓勵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舉辦或者參與舉辦實施職業教育的民辦學!,對實施國家認可的教育考試、職業資格考試和職業技能等級考試等考試的機構,此前《送審稿》中規定「不得舉辦與其所實施的考試相關的民辦學!,在此次民促法新條例中則變更為「舉辦或者參與舉辦與其所實施的考試相關的民辦學校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但要真正鞏固學歷職業教育的地位,學校、專業、教師、生源缺一不可。「職教 20 條」明確提出,要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雙高計劃」),從院校和專業層面對職業教育進行了一波升級。師資保障層面,根據《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職業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高校對專業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任職老師起碼要具備 3 年以上行業企業工作經歷。

    其實,自 2019 年以來,全國已經批準建立 27 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這些學校主要由高職學校升格或是與獨立學院合并轉設而來,在培養模式、專業建設、課程結構、教師隊伍結構等方面都有別于普通本科。根據《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包括師生比不低于 1:18、「雙師型教師」不低于 50%、2 個及以上校企合作項目等,標準可謂不低。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大都略高于本地本科二批分數線,對于提升生源質量、帶動整體就業層次均有著積極意義。

    中高職擴招、中考分流、職教高考則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職業教育生源的困境。自 1977 年恢復高考以來,每年 6 月的高考儼然成為我國最權威的人才選拔途徑。為打破高考「獨木橋」,構建人才選拔的「立交橋」,「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模式的職教高考制度應運而生。今年 1 月,教育部與山東省政府出臺《關于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提出到 2022 年,「春季高考」將全面升級為「職教高考」,本科招生計劃預計將由現在的 1 萬人增加到 7 萬人左右。值得一提的,山東省職教高考報名對象為中職應屆畢業生和社會人員,不允許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參加,中職生的競爭壓力將會大幅降低,升學渠道一進暢通。

    如今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演變到普及教育階段,為了不讓高等職業教育成為生源兜底者,今年 4 月 6 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 2021 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職普比較低的地區要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對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后的「分流」做出硬性規定,F在各地初三復讀政策已經收緊,中考失利的初中生不再允許在公立學校復讀,提前一個階段抑制普通高等教育規!赋d」。

    為了提升競爭力和吸引力,職業教育既要有獨立于普通教育的辦學模式,也需要打通與其他類型教育之間的渠道。

    在職普培養模式上,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已經開始試水「高職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常見的有「3+2」(三年高職+兩年本科)模式和「3+4」(三年高職+四年本科)模式。吉林、江蘇、貴州等省份已經開始試點運行「3+3」模式,即學生在完成試點學校三年中專教育的基礎上,通過校內轉段升學考試進入高校接受全日制高職教育,畢業后發放普通高等教育畢業文憑。河南省也將支持?聘叩嚷殬I學校與應用型本科高校、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開展「3+2」對口貫通培養試點。

    職普待遇平等問題上,《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明確提出,推動各地落實職業學校畢業生在落戶、就業、參加機關事業單位招聘、職稱評審、職級晉升等方面與普通高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不過,按照目前學歷文憑在就業市場越來越「內卷」的趨勢,能否在上述各個方面實現待遇平等仍需要畫上一個問號。

    908fa0ec08fa513dd589b11bb73499f3b3fbd9b3.jpeg

    職業教育外部依賴性高,需要主動與社會、行業、企業實現跨界融合,但目前職業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協同度還不夠,常常是職業學校「一頭熱」,企業和行業協會參與積極性不高,課程缺乏靈活性和前沿性,「產教分離」現象較為明顯。要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職業院校必須了解企業需求,提升產教融合轉化率,否則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是「無源之水」。

    近幾年,「產教融合」在國家政策中被反復提及。2017 年底,首次從國務院層面出臺深化產教融合文件,「職教 20 條」、修訂草案也均包含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職業學校等相關內容。2019 年《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提出,5 年試點布局 50 個左右產教融合型城市,在全國建設培育 1 萬家以上的產教融合型企業。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對認證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截至 2020 年,全國已經培育了 800 多家產教融合型企業,成立 1500 個職業教育集團,3 萬多家企業參與職業教育。

    在職業教育持久的利好政策推動下,加之市場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需求不斷攀升,應用型大學、「雙高」計劃、本科層次職業學校也在加快建設,產教融合市場空間巨大,賽道逐漸擁擠。隨著產教融合的模式逐漸發展為企業與全產業鏈的合作,最具競爭力的職教公司往往也是一站式的生態型公司。一些職教服務機構嘗試以 SaaS 模式實現教學內容的交付和更新,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慧科集團在 2019 年完成 D 輪融資,估值超過 70 億元人民幣,躋身產教融合「獨角獸」行列,目前已經打造出涵蓋 1500+ 所合作高校、300+ 家行業企業、3000+ 名產教師資、10+ 個專業體系的產教融合大生態;深耕職業教育領域十年的千鋒教育,推出「聯合產業、攜手高校、協同育人」的產業學院模式,根據企業需求、整合產業資源、定制對應課程以及高質量的完成教學實施;去年年初,天坤教育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 A 輪戰略投資,其主要通過產教融合整體解決方案幫助職業院校提升辦學水平,為大型企業提供技能型人才定制化培養和結構化供應。

    d788d43f8794a4c2dc2408cd84add7ddac6e39b7.jpeg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測,2017 - 2022 年我國職業教育市場將維持 6.7% 增速,行業規模持續擴大,2022 年預測突破 1 萬億,其中非學歷職業教育市場規模超過 4000 億,職業技能教育市場規模預計在 2021 年達到 1719 億元。

    作為一個千億市場,職業技能教育又面對著政策和財政的雙重刺激。早在《2019 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 1000 億元,用于 1500 萬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近幾年,各省市陸續出臺職工技能提升補貼獎勵政策,在職員工通過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以享受政府發放的培訓補貼,部分地區對技能人才在落戶、購房上還會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但反觀當下,職業院校、公共實訓機構的職業培訓供給不足。相應地,便需要職業培訓機構和企業等社會力量補充,終身教育職業培訓潛力巨大。

    一一分說。首先,一邊是居高不下的就業競爭和「逃離北上廣」的一線生活壓力,一邊是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為了穩定就業拋出的擴招橄欖枝,公考、法考、教資考試等培訓十分火熱。此外,新業態、新消費場景下涌現了一大批新職業新工種,比如電子競技員、在線學習服務師、調飲師、碳排放管理員……2019 年以來,國家已經公布了四批共 56 個新職業,給未來的職業教育培訓發展提供了新方向。除了證書培訓以外,興趣、生活相關的職業教育培訓,如咖啡師、健康管理師等培訓需求持續擴大,為職業培訓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

    同時,憑借成本低、碎片化、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在線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培養產業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美團、網易、作業幫、猿輔導等頭部企業紛紛跨界切入職業教育。去年美團大學旗下 1000 余門課程正式上線,成為疫情期間首批被納入人社部新業態在線培訓的職業教育平臺。今年年初,作業幫旗下「不凡課堂」APP 正式上線,開設了實用英語、教師、財會、公考等主流職教品類。3 月,網易有道對外宣稱成立「有道成人教育事業部」,并將有道精品課的成人學段課程及服務整合到主攻在線職業教育的「網易云課堂」,打造面向終身學習者的深度系統學習平臺。

    8b82b9014a90f60342322829be4b7f13b151ed44.jpeg

    2021 年上半年,教育行業共發生 133 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約 145 億元。而其中職業教育投融資事件 28 起,融資額 37.86 億元,位居前列。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領域是否會產生逐利化的問題?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明確表態,要避免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后,將其辦成搖錢樹或者印鈔機。

    回想 2021 年上半年轟轟烈烈的 K12 教育行業監管,之所以政策頻發,究其根本,還在于現階段校外培訓的市場調節機制失靈,行業不自律、不自治。反觀職業教育,不論政策的東風,還是資本的東風,要想憑借好風、直上青云,更需守住合規底線、公益屬性,莫讓職業教育遲來的「黃金時代」提前落幕。












    新聞資訊
    更多

    城市选择

    澳門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臺灣省:
    江西省:
    青海省:
    甘肅省:
    陜西省:
    山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貴州省:
    云南省:
    海南省:
    廣東省:
    福建省:
    浙江省:
    安徽省:
    江蘇省:
    山東省:
    河北省: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重慶:
    天津:
    上海:
    北京:
    客服中心
    在線-微信客服掃一掃不用添加好友,你好:歡迎了解
    技术支持: 淘福 | 管理登录
    seo seo